TOP
企業數位轉型面面觀
發佈日期:2019/11/25
類別:產業趨勢前瞻
點閱次數:777
陳宥蓁 資策會ACE顧問
 
前言

2018年11月IDC與微軟共同發布《解密數位轉型亞太區經濟影響》白皮書(Unlock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Asia Pacific),其中提到在2021年前,亞太地區 GDP至少有60%的貢獻來自數位產品與服務。各產業的成長動力多來自通過數位加值過後的商品或服務、營運方式及關係經營等。

在台灣,據IDC調查,2017年台灣GDP約有6%來自於直接使用行動應用、雲端、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數位科技打造的數位產品及服務。麥肯錫研究估計,台灣若進行數位轉型,高科技產業有機會將總獲利再增加 33 到 54 億美元,市值將增加 560 到 690 億美元、達到 3,400 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商機我們不禁要問,甚麼是數位轉型? 為什麼要數位轉型? 我該如何面對?

 

甚麼是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指運用數位科技的新技術,如: AI(人工智慧)、AR/VR(擴增/虛擬實境)、Blockchain(區塊鏈)、 Cloud(雲端)、Cyber Security(資訊安全)、Data(大數據)、Edge Computing(邊際運算)、Five G(5G)等,大幅改變與重新塑造競爭優勢, 造出新的企業型態與價值的過程。數位轉型會表現於客戶體驗、營運流程、新產品/服務/市場、新商業模式、數位創新能力、數位資產的累積、數位的組織文化。

簡言之,就是以技術轉型為基礎,透過科技導入使企業邁向數位化,並逐步改變企業制度、文化與思維,帶動企業在數位時代提出各種新模式、新產品與新服務的過程。

 

數位轉型的樣態

數位轉型對各行業的影響來得又急又快且普遍顛覆既有的商業模式,面對數位轉型的浪潮正一波波迅猛地到來,企業主浮現心中的疑惑大於恐懼,到底數位轉型的大浪要捲向何方? 為什麼要數位轉型?

綜觀國際上的案例,我們發現數位轉型的樣態通常體現在以下面向:

●產品轉型:

透過重塑產品/服務,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商機,例如: UBER、Airbnb。

●耕耘客戶:

提供新一波更具個人化之服務或產品,提供合乎客戶情況且感受與眾不同的產品/服務,例如:Netflix、Nespresso。

●致能員工:

透過數位工具,提供員工更友善的人機協作環境或強化生產力,提升員工行動力,並更有效完成工作,例如: amazon、TSMC。

●優化營運:

從各種可以觸及客戶的端點蒐集數據並建立模型,持續導入更先進分析技術優化操作,重塑客戶關係與服務,例如: Rolls-Royce、日月光集團。

 

為什麼要數位轉型?

對於目前營運狀況平順的企業主而言,原生數位化的新進者,如Uber,對產業原有生態造成的衝擊,雖能威脅傳統業者地位,但影響有如溫水煮青蛙,並非快速重擊現有營運。台灣產業若能提前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對於現階段企業面臨的問題如: 二代接班、紅海競爭、品牌建立等,則可從領導層開始,透過數位轉型正確知識的引導,建立跨世代共識,不僅有助於協助轉型成功,減低二代接班的干擾,並可提高營運效率,同時也能透過數位經濟無國界且快速擴張的特性,突破原有的發展困境。

 
企業常見的數位轉型疑問

在我們與企業對談數位轉型趨勢時,我們整理了企業主普遍會有的疑問,讓各位對數位轉型有進一步的理解:

問: 公司資料都已經上系統,產線也自動化了,那我們公司是否就已經數位轉型了?

答: 公司導入例如ERP、APS等系統,程度上來說,我們只能說這個企業已經開始「數位化」,到進行「數位轉型」的中間還有「數位優化」的階段。從數位化到數位優化再到數位轉型的階段,有幾個事情需要留意:

(1) 系統內資料可靠性:

數位化的意義不僅是放了多少資料量進到系統,而應該著眼於放了多少「正確有效」的資料進到系統。所謂garbage in, garbage out,系統內資料是否正確可靠,是影響企業數位化投資能否成功運作的基礎,若資料不正確可靠,後續依靠資料進行的各項分析將失去意義, 這是數位化朝向數位優化邁開的重要一步,一但有了數位優化的基礎,再來思考如何從企業整體運作達到數位轉型。

(2) 系統化思維,讓各個系統可以對話:

企業在導入系統時,常常會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而且許多系統的導入,是因應企業客戶的要求而做,特別是在以代工為主的製造業。並未能整體思考 單一系統與企業運作整體環節的關連。因此我們建議,目前已經進行數位化的企業,可以先審視盤點現已導入的系統與公司運作的關聯,之後再考慮該增減哪些數位化投資。

問: 導入AI、Big Data 就叫做數位轉型了嗎?

答: 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是目前數位轉型最流行的名詞,也是大眾普遍認為能達到數位轉型可應用的方法。然而企業要達到數位轉型的 方法有很多,從商業模式調整、產品/服務結構調整等,也是可以達成數位轉型的目標。導入AI、Big Data的技術工具只是手段之一,也不表示非使用這些技術不可,重點是要提高數據的品質與價值, 釐清我們期望這些技術工具可以為企業達到甚麼目標,以終為始,思考該怎麼運用科技工具。

問: 數位轉型是哪個部門的事?

答: 數位轉型的要件包括領導思維、員工的數位轉型素養、執行部門。 這是個組織持續變動與轉變的過程。管理制度、人才培訓、全員參與及文化思維、新科技導入等皆為重要因素。數位轉型的觀念必須內化至企業文化與思維之中,成為企業DNA,透過結合網路與資訊科 技改變產業既有運作模式,大膽想像未來,提出新的商業模式、數位產品與數位服務。在從上而下引領轉變的過程中,建構數位化友善的環境與機制,包含人才選用 、工作技能培養、企業內部規章與績效評估制度的調整都會影響數位轉型的成功與否。所以數位轉型是哪個部門的事?數位轉型是企業的全民運動,任何部門每一個人都脫離不了關係!!

問: 數位轉型的人才在哪裡?

答: 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時,普遍都遇到人員對資訊新技術的認知、知識與素養不足,無法理解該用那些技術。缺乏專業的軟體規畫與採購,無法掌握推動的方法,難以導入新科技。缺乏研發團隊或人才,自行研發曠日廢時,以致於無法預估成本與效益,更不知道從何找到數位轉型人才的問題。中小企業不像大型企業的招募資源豐富,因此我們建議可以從現有人才做數位轉型的培育開始,透過系統化的方式,從凝聚企業共識、找到核心問題、討論科技進用的方式、演練實做、滾動修正。從企業中現有的數據開始分析,從小處著手進行。

 

轉型好沉重,公司怎麼轉得動?

數位轉型看似沉重,龐大的企業、悠久的文化怎麼可能說轉型就轉型。其實數位轉型的起步並不如想像中的困難,從企業體檢開始,清楚目前所處的位置,小處著眼,小步快跑,要能從錯誤過程中提升策略高度,持續改善,數位轉型很難一步到位,一步一腳印的將改變的歷程記錄下來,持續精進。

 

上一篇 數位轉型的路上你在哪裡 回列表 下一篇 數位轉型下應有的生態系思維
你,
還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