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從世界經濟論壇看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發佈日期:2018/11/30
類別:產業趨勢前瞻
點閱次數:1,971
導論

金融服務創新就是透過金融科技、服務方法及服務場景的創新,提升服務效率及服務品質,讓消費者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務。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新商業模式與新科技的結合除了改變消費者的生活形態與金融服務的場景,也對傳統金融機構帶來衝擊與挑戰。本文以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報告為基礎,分析全球金融科技的應用領域及創新力量,提供有意投入金融科技領域之廠商參考。

目錄
金融科技是服務與技術的創新
FinTech投資規模屢創新高
金融科技翻轉傳統金融服務
改變金融市場生態的驅動力
各國金融科技之政策發展
結論
附錄
圖目錄
圖一、2014-2018全球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圖二、2018 台灣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圖三、2018 台灣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圖四、金融科技的創新之輪
表目錄
表一、支付服務的主要創新及業者
表二、保險業務的主要創新及業者
表三、數位銀行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四、借貸業務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五、群眾募資業務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六、投資管理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七、市場基礎設施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八、成本商品化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九、利潤重分配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服務體驗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一、平台經濟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二、數據貨幣化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三、擬人勞動力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四、系統性關鍵技術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五、金融服務區域化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六、全球金融監理沙盒比較
表十七、各國金融科技法規整理

 

金融科技是服務與技術的創新

依據金管會於105年5月公佈之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Tech)是指運用數位平台,提供方便、低成本、高效率的商品與服務,以增加客戶體驗,創造新型態的商業模式,使企業透過金融科技讓金融服務更有效率,因此金融科技可以分為2個面向,一是創新商品與服務,另一是運用資訊科技的數位平台,換言之,金融科技包含應用面的金融服務創新,及技術面的創新科技應用。

 

FinTech投資規模屢創新高
全球投資規模相較去年大幅增加

根據CB Insights於10月30日公佈之調查報告指出,2018全球金融科技投資在前三季的1,164筆交易中達到了326億美元,自2013年以來,募資額比逐年增加,今年增長幅度更大。到今年第三季,投資比去年增加了82%,此一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的交易。中國的金融科技集團螞蟻金服在此輪私募中融資了140億美元,佔今年總投資額的42%以上。主要投資者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簡稱GIC),和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縱使不包含螞蟻金服的這筆交易,投資規模也比去年增加。

 

圖一、2014-2018全球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圖一、2014-2018全球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資料來源:CB Insights,MIC整理,2018年11月

 

我國今年投資規模將破百億

依據金管會2018年8月21日公佈之國內金融科技發展金額統計,去年投資總金額為78.5億,今年預估將達124.7億元,年成長率59%。金融業者去年投入金融科技中,銀行業投入61.3億元、證券期貨業投入6.3億元、保險業投入7.6億元、周邊單位投入3.3億元,今年預估銀行業投入98.1億元、證券期貨業投入10.9億元、保險業投入13.1億元、周邊單位投入2.6億元。從金融業與金融科技業者合作情形來看,2017年共有86家,其中銀行業25家、證券期貨業31家、保險業23家、周邊單位7家,其業務合作類型中,最多的類型為支付,其次為大數據、技術、資安、雲端服務、智能理財、借貸、區塊鏈、保險科技。在金融科技專利上,2017年申請了651件,通過341件。

 

圖二、2018 台灣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圖二、2018 台灣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資料來源:金管會,MIC整理,2018年11月

 

圖三、2018 台灣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圖三、2018 台灣金融科技投資規模

資料來源:金管會,MIC整理,2018年11月

 

金融科技翻轉傳統金融服務

成立於1971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州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根據其在2017年8月公佈的(超越金融科技:金融新創翻轉產業實務解析)報告指出,因應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使用者行為模式的改變及金融監理法規的影響,將加速金融科技的破壞式創新,並對金融機構帶來全面性的衝擊。因應這波金融科技浪潮所帶來的衝擊,世界經濟論壇對金融科技創新歸納出幾大應用,包含支付、保險、數位銀行、借貸、群眾募資、投資管理、市場基礎設施。

 

支付

支付為金融服務重要的功能之一,隨著電子支付業務的蓬勃發展,其安全性、便利性、交易可追溯等特性,使民眾使用之信任度升高,逐漸取代傳統現金交易,而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動創新應用興起,透過行動裝置與聯網設備,造就無現金環境及新型態支付管道,透過改變前端消費者與商家間交易行為與習慣進行創新,在架構上則透過去中心化與虛擬貨幣,改變傳統集中清算的方式。

 

主要創新

支付的主要創新為行動支付蓬勃發展、替代性支付方案的選擇增加及結合支付與服務的無縫支付體驗。

 

表一、支付服務的主要創新及業者

表一、支付服務的主要創新及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保險

隨者保險價值鏈中的模組化程度提高,新的保險服務組合逐漸威脅既有業者的地位,而針對特定領域及依需求使用的保險商品,也將改變消費者的生活型態,使傳統壽險公司面臨產品創新的壓力。新型態的保險意指運用新創科技來設計新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改善流程及營運效率,以提升客戶體驗和滿意度,例如結合穿戴裝置、自動駕駛、連網裝置、人工智慧、區塊鏈及數據分析等科技來提供個人化保險產品。

 

主要創新

保險的主要創新為價值鏈的裂解、對新型態保險的需求及各種感測裝置的連接。

 

表二、保險業務的主要創新及業者

表二、保險業務的主要創新及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數位銀行

隨著新的生活型態的演變,電子商務與行動支付已成為生活常態,因此數位銀行逐漸成為市場的需求。當消費者對數位服務的需求增加,對新創科技公司的信任度提高,將日漸習慣在網路上使用金融服務,例如支付與結算作業,傳統銀行唯有不斷改進網路銀行的介面與操作流程、改善服務品質與交易安全、提升效率與消費者體驗,才能有效提高客戶黏著度與忠誠度。

 

主要創新

數位銀行的主要創新點包含虛擬銀行、行動銀行及API銀行。

 

表三、數位銀行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三、數位銀行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借貸

過去存款與貸款是金融服務業的核心業務,隨著新型態借貸平台的興起,透過大數據、雲端服務提供更彈性的貸款方式,可滿足中小企業或個人各類融資需求,全球如中國大陸、英國及美國等國家,P2P融資平台相當蓬勃發展,美國因有完善的徵信系統,P2P借貸平台可以透過民間機構提供的信用報告,來審查貸款人的還債能力,惟近年來中國大陸發生多起P2P平台倒帳事件,而我國網路借貸平台服務尚在發展初期,在兼顧金融科技創新、消費者保護及風險控管前提下,目前法律並未明文禁止,金管會蒐集國外發展情形與法令規範相關資訊,也於2017年12月正式公佈銀行與網路借貸平台業者合作自律規範。

 

主要創新

借貸的主要創新點包含大規模P2P借貸、另類信用審查及自動化流程。

 

表四、借貸業務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四、借貸業務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群眾募資

群眾募資概念來自於群眾外包與微型金融,此模式起源於美國,是一種讓消費者參與,為新創企業提供小額融資的新形態金融服務。傳統需透過金融機構進行營運計畫及信用風險評估,不利於中小企業資金募集,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可擴大中小企業募資的管道。在群眾募資平台上,募資者可展示產品的想法與創意,讓網友進行資助,再一定期限內達到募資目標。

 

主要創新

群眾募資的主要的創新點包含大眾型群眾募資、賦權型群眾募資及雲端型群眾募資。

 

表五、群眾募資業務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五、群眾募資業務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投資管理

投資管理是一種針對證券及資產,協助投資者達成投資目標。廣義上包括股票管理、利率管理、基金管理及各種資產管理,例如自動化的財富管理平台、社群交易平台、提供風險演算服務的交易平台等,提供客戶低成本、客製化的財富管理管道。

 

主要創新

投資管理的主要創新點包含助理機器人、大數據分析平台及B2B外包。

 

表六、投資管理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六、投資管理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金融市場基礎建設

構建安全、高效率的金融市場基礎建設,有助於維護金融市場的安全和穩定,其中基礎建設建置相關之資本,須滿足國際標準及政府相關法規的要求。

 

主要創新

金融市場基礎建設的主要創新點包含資本需求、新平台興起及市場法規的革新。

 

表七、市場基礎設施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表七、市場基礎設施的主要創新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改變金融市場生態的驅動力

金融科技的破壞式創新,改變了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期望,也使得傳統金融業者加速提升金融科技的運用,改善服務品質,而驅動這些金融服務的創新力量,包含成本商品化、利潤重分配、服務體驗掌握、平台經濟崛起、數據貨幣化、機器人力、系統性關鍵技術、金融服務區域化。

 

圖四、金融科技的創新之輪

圖四、金融科技的創新之輪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成本商品化

金融機構將加速資訊系統基礎建設的標準化,透過自動化工具減少重複的工作,並結合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務,提高效率。成本商品化的驅動類型包含互助化、外包化及流程自動化,分述如下:

 

互助化

互助化是指透過共用的金融基礎設施,或擴充既有公共金融基礎設施的角色,以建立標準化流程,減少金融機構重複投資。

 

外包化

外包化是指將部分金融服務提供給外部公司使用。

 

流程自動化

流程自動化是指透過流程自動化工具節省內部作業人力成本。

 

表八、成本商品化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八、成本商品化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利潤重分配

透過新科技與新的夥伴關係,讓金融服務繞過傳統價值鏈,造成價值鏈的裂解。科技發展讓客戶可在不同產品的價值鏈中快速切換,金融科技公司逐步拆解金融體系的價值鏈,取走利潤高的部分,故金融機構必須更專注於價值創新。利潤重分配的驅動類型包含價值鏈裂解、價值鏈轉移、價值鏈的串接及法規的創新,分述如下:

 

價值鏈裂解

價值鏈上的參與者跳脫傳統媒介,直接與客戶對話,因而與傳統金融合作夥伴成為競爭者。

 

價值鏈轉移

客戶透過科技可容易的在不同價值鏈產品中轉移。

 

價值鏈的串接

透過科技簡化複雜的網路連結,讓客戶更容易使用金融服務。

 

法規的創新

透過金融數據共享,讓經認證第三方可以存取帳戶資訊。

 

表九、利潤重分配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九、利潤重分配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服務體驗的掌握

所有權將移轉到擁有使用者介面的金融科技公司,傳統純金融服務供應商將朝向規模化發展,經銷商透過客戶數據的掌握,經由推薦引導客戶到指定商品。傳統金融機構不再能同時控制產品的製造及銷售,經銷業者因其對於消費者體驗的掌控,反過來向產品製造者施加壓力。服務體驗的驅動類型包含通路商的品牌機會、通路商對產品過濾與推薦及通路商對資料的控制,分述如下:

 

通路商的品牌機會

通路業者可透過通路掌握消費者並建立自身的品牌效益,同時弱化製造業者的品牌效益。

 

通路商對產品過濾與推薦

通路商可以控制及過濾產品上架方式,也可引導客戶以何種方式看到產品。

 

通路商對資料的控制

經銷商因其在價值鏈中的位置而得以收集既深且廣的用戶資料。

 

表十、服務體驗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服務體驗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平台經濟崛起

透過單一通路或平台與不同金融機構互動的平台將成為提供金融服務的主要模式,既有平台將新增金融服務,成為金融服務供應商的新的銷售通路。平台經濟的主要應用類型包含B2C平台、領域區隔平台及數據整合平台,分述如下:

 

B2C平台

透過電商平台,客戶能夠在多個產品中做選擇不同的金融商品。

 

領域區隔平台

特定產業之平台因應客戶的需求,也把金融商品放在平台,進而成為金融服務新的銷售通路。

 

數據整合平台

金融機構的客戶資料彙總平台的功能與涵蓋範圍不斷增加,將客戶對其資料更大的控制權。

 

表十一、平台經濟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一、平台經濟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數據貨幣化

數據將成為產品差異化的重要推手,來自多通路的即時數據將讓靜態資料更加豐富,透過提供客戶更好的使用者體驗,進而讓更多客戶參與及互動,進而蒐集更多客戶數據,創造正向循環。數據貨幣化的主要應用類型為即時資料的蒐集、透過使用者體驗產生數據及使用合作夥伴之數據,分述如下:

 

即時數據

金融機構可透過即時的資料流的蒐集,搭配分析工具,提供隨時間改變行為及需求的目標客戶加值的服務。

 

體驗數據化

由經驗所驅動的資料除了擴大用戶群,蒐集更多資料,也透過提供客戶更多價值,進一步綁住客戶。

 

夥伴數據

為蒐集資料而建立的夥伴關係的案例越來越多,透過異業結盟,金融機可取得過去無法取得互補性資料。

 

表十二、數據貨幣化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二、數據貨幣化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機器人力

隨著機器模仿人類行為不斷的演化與進步,金融機構需建立各種功能機器人的管理能力,在前台透過人工智慧技術與消費者互動,後台則進行人機協同作業,讓勞動力效率提高。主要應用類型包含前端AI化、與AI協同作業及對AI資源的管理,分述如下:

 

前端AI化

金融機構將透過前台結合人工智慧(如語音助理),提供更便利的互動方式。

 

人機協同作業

人機協同作業,相較於人類或電腦獨立的工作,可帶來更大的加乘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人機整合管理

數位勞動力是整合包括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混合運作,組織必須改變管理方式,由管理一群人到管理一套人與機器的能力組合。

 

表十三、擬人勞動力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三、擬人勞動力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系統性關鍵技術

金融機構會越來越像大型科技公司,並且依賴大型科技公司來獲取關鍵資通訊基礎設施和差異化技術,透過雲端服務結合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快速佈署與規模化的能力。主要驅動類型包含基礎架構、平台與數據及數位體驗,分述如下:

 

基礎架構

金融機構將越來越倚賴大型科技公司所提供的基於雲端基礎設施,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及快速佈署流程,並掌握即需即用的人工智慧技術。

 

平台與數據

具平台與資料優勢的金融機構也開始學習大型科技公司,透過平台獲取客戶資料,並改變經營模式。

 

數位體驗

金融機構也開始效法大型科技公司,以其產品為標竿,設計簡單好用產品以提供較佳的客戶體驗。

 

表十四、系統性關鍵技術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四、系統性關鍵技術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金融服務區域化

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監管法規及客戶需求的不同,導致全球不同地區發展出各自不同的金融服務路徑,挑戰金融全球化的觀念。各區域的類型分述如下:

 

歐洲

歐洲法規提倡公開資料及消費者保護,驅動產業垂直整合的生態系統,進而使得傳統金融機構遭受極大壓力。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因其獨特的經濟模式,成為一個以行動裝置為主要金融應用的生態系統,也促使大型科技公司具有相當大的市佔率。

 

美洲

美洲因法令寬鬆,金融科技有較大的空間與參與機會。

 

表十五、金融服務區域化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表十五、金融服務區域化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業者

資料來源:WEF,MIC整理,2018年11月

 

各國金融科技之政策發展

金融科技發展為金融服務帶來新的交易型態,除衝擊商業模式也影響金融監理模式,各國的監理機關在面對這波浪潮,也設計出新的監理規範以發揮監管的作用,讓新創業者在不影響現有金融秩序下,透過監理沙盒營造安全的實驗場域。目前已有美洲、歐洲、澳洲、亞洲等國家實施監理沙盒制度,而各國都把一定程度的消費者保護機制納入沙盒運作中。從法規來看,全世界做監理沙盒的國家大都是海洋法系國家,例如新加坡、英國,而台灣卻是大陸法系國家,比起洋法系國家允許使用較寬鬆的準則進行嘗試,大陸法系法律體系則相對嚴格,主管機關後續如何協助沙盒業者順利完成測試後,進入正式體制,仍有賴相關配套法案的修訂。

 

表十六、全球金融監理沙盒比較

表十六、全球金融監理沙盒比較

資料來源: FCA、MAS、ASIC、HKMA、FSC,MIC整理,2018年11月

 

表十七、各國金融科技法規整理

表十七、各國金融科技法規整理

資料來源:金管會、FCA、OCC、歐洲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MIC整理,2018年11月

 

結論
金融科技發展引領金融服務創新

未來金融服務將從以產品中心轉為以客戶為中心,藉由金融科技與服務創新,透過與消費者互動,創造消費者體驗,拓展業務範圍,在支付、保險、融資、籌資、市場資訊供應、數位貨幣等面向,結合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生物辨識、流程自動化及區塊鏈等技術,搭配人機協作,簡化作業流程、改善效率並發揮綜效,結合大數據資料分析拓展用戶,進一步擴大客群。

 

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有賴完善法規的制定

近年主管機關積極推動金融創新,然而金融業是受到高度監管的特許行業,在經營上特別注重風險與金融服務的穩定,隨著全球金融科技迅速發展,金融業樣貌已發生變化,推動金融創新以提升金融競爭力成為各國重要政策。目前國外政府及相關單位均積極研擬金融監理沙盒機制,我國也是全球第一個推行監理沙盒立法的國家,展現政府發展金融科技的決心,然一旦創新實驗結束後,業者仍須回歸原先法令的規範,業者商業模式的保護及相關訊息的揭露,均影響業者參與意願,因此相關法規的完善,有待主管機關與業者共同討論,以制定符合科技發展的規範,促進金融科技產業發展。

 

附錄
英文名詞縮寫對照表

中英文名詞對照表

上一篇 從Google收購Fossil專利看智慧穿戴產業趨勢 回列表 下一篇 加速人工智慧應用,提升產業競爭力
你,
還等什麼呢?